海淀薯条猫

“有这一道街,它比整个世界还大”

“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,请代我献上一吻,我亏欠她良多……” ——Helene Hanff 1969.4.11

看完后合上《查令十字街84号》,有种想哭的冲动。
20年的书信往来,却从未见过彼此,这是一段用书维持的特别的缘分。真让人羡慕。从最开始毕恭毕敬的“海莲.汉芙敬上”“FPD敬上”到后来“亲爱的弗兰克”“亲爱的海莲”,海莲小姐和弗兰克之间的情感——不想说成“爱情”——为人深深触动。
在字里行间,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。准确的说,是爱书人之间的善良。
用一个词来说,充满了“人情味”。
买书卖书不再是商业交易,而成为了感情、缘分的交流。有人说,海莲和弗兰克之间萌生了爱情。我不完全同意,也不完全反对。如果一定要说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感情的话,那只是“精神之爱”,仅此而已。张立宪写书评《爱情的另一种译法》,写他们的爱情“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”,而译者,“名叫机缘,名叫责任,名叫慰籍,名叫沉默。还有一位,名叫怀恋。”
每每看到弗兰克邀请海莲来英国,或是海莲在信中说她有去书店亲自拜访的打算,我总会像那些书店员工一样由衷的喜悦。可总以不了了之告终,未免让人心痛。心情与书信一同变化着,我似乎也成了他们彼此,分享着同样的感觉。
只是,直到弗兰克去世,他们都没见上一面。
看一些人对《查令十字街84号》的评价,据说海莲.汉芙在弗兰克.德尔去世后终于有机会去书店一睹真容。只可惜,在那时已物是人非。面对空荡荡的书店,想到这里曾有一个人,与她通信二十多年,也有一群人时时刻刻关心着她挂念着她,翘首期盼着她的到来,为她到处搜寻各种珍贵的书,她的内心会是怎样!假如是我,泪水必已簌簌流下,落于查令十字街古老的街面上。海莲,也如此吧。
她最终还是赴了那个约,只是来晚了。太晚了。
查了查作者海莲.汉芙的背景资料,一句话让我心里突然有一种刺痛感:“海莲.汉芙,一九一六年四月十五日出生,一九九七年四月九日去世。终生未嫁。”
终生未嫁。
也看到另一种说法,海莲的丈夫在二战中丧生,后来海莲孤独一生。
那些人,那些书,那些信件,那条查令十字街,那家她偶然在杂志上看到的书店,那个让她魂牵梦萦、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,在她生命中的地位,远远超过了一个触手可及,终日陪在她身边的配偶。这来源于一个爱书人最本真的内心之情。

最后感谢诚品书店工作人员陈建铭先生为我们带来了《查令十字街84号》的中文首译本,才让我们拥有了这份感动。

想想为什么这本书给我那么那么特别的感觉,大概它与很多读过的书不同的是,那些信的内容,从来都不是写给读者看的。那些都是最真实最真诚的话语。

评论
热度(20)
半吊子摄影小白 / 喜欢划水喝酒吃火锅听摇滚

关注的博客